一座城市会给人留下哪些印象呢?要准确地说出答案来,或许真的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因为答案真的是太多了。
或许城市里的名胜古迹,或许是城市风物,或许是城市的现代化,或许是城市一杯别具地方风味的美食,或许还有像赵雷演唱的歌曲《成都》中的一条街道、一个小酒馆,以及忘不了的人。这一串串与城市紧密相连的文化标签或许是让人们趋之若鹜地到这座城市去“打卡”的原因。
现在交通便捷,人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渴望中的城市“打卡”,去领略城市风光,尽享城市美食。那么在古代交通不太便捷的情况下,人们会怎样去重拾城市印象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诗和远方,总有一个在路上”。说起古人心中的城市印象,我们可以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去追寻这跨越时光的记忆。
唐代诗人张继夜宿姑苏城外的枫桥边,他眼中的城市印象是《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张籍在成都行旅时,他眼中的城市印象是《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诗人张祜纵游淮南时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是指今天的,他眼中的城市印象是《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姜夔眼中的城市印象是《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白居易眼中的杭州印象是《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说到杭州,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诗人们最愿意去用诗歌赞美、描摹的城市了。
杭州厚重的人文和历史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人墨客在叙写杭州的人文历史、习俗景观的同时,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诗人们更愿意用自己的视角去体验杭州的自然美,用心去感受杭州的魅力,用诗歌去赞美杭州的点点滴滴。
这些描绘杭州的诗歌,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镌刻进人们的记忆深处,和杭州厚重的人文气息交织在一起。
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就是一首描绘杭州的词作。柳永的这首词,通过对杭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描写,将杭州的繁荣富庶、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明丽融汇在一百零七个字的描写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繁华的杭州全景图。
读这首词的时候,一幅北宋时代杭州的繁华景象似乎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那华美的和动人的旋律也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柳永的《望海潮》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生活在北宋经济繁荣的宋仁宗时期,当时城市发展很快,像杭州、汴梁这样的大城市规模宏伟、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柳永仕途受挫后,先后多次外出漫游,足迹遍及苏州、扬州、杭州、会稽、长安、成都等地。
这几次漫游,涤荡了词人久困汴梁以及仕途失意的郁闷,同时也开阔了词人的视野,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调。
在词的内容上,柳永还增加了对城市风光的描写,他在漫游杭州期间写下的《望海潮》,便是这类词作中的代表作品。
《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词的上片写的是对杭州的整体印象,突出描写了杭州美丽的景色以及繁荣富庶的城市景象。
开篇三句“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大意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和优美的风景,这里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地方。
词中的“东南”二字,是对杭州地理位置的概括。因为杭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部,东临杭州湾,从地形上说,这两个字的表述是很准确的。“形胜”二字是说杭州地理形势重要、交通便利。所以柳永笔下的“东南形胜”四个字,是词人从地理角度来写杭州的重要性的。
现今的杭州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接壤。
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所以叫“三吴都会”。
古代将吴兴郡、吴郡、会稽郡称为三吴,而杭州在古代就属于吴郡。所以柳永笔下的“三吴都会”四个字,是词人从时空的角度来写杭州的悠久历史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杭州的开发和建设,到了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杭州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的都市。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就写道:“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文化荟萃,历史悠久,经济繁荣,这正是词人笔下的“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的词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慢词曲调比较舒缓,而且它比令词的篇幅长,字数多,它的容量就比较大,所以慢词适合铺叙,也适合表达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在《望海潮》一词中,词人接下来的描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接下来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这优美的文字犹如电影的镜头语言一样,将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铺陈在人们眼前。
你看,那被烟雨雾气笼罩着的垂柳,发散出迷人的婀娜的身姿。装饰华美的桥梁、雕梁画栋的亭子,车水马龙的道路,以及那马车上的精致的窗帘、青绿色的帐幕,让城市流光溢彩。
城市中的那幢幢楼阁,掩映在绿树中。城外杨柳含烟,薄雾如纱,彩亭画桥,点缀其间,景色如画。城内楼阁林立,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楼阁上的帘幕,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着。
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这三句透出一派富庶安适的气象,城市不仅繁华,而且人口众多,足有十万户之多。
在这三句中,词人的描写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自然景物到建筑景观。词人的目光也犹如电影镜头一样,在每一处景物上都停留了许久,又慢慢过渡到另一处景物上。
接下来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还是词人的视觉体验。词人将目光投向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那参天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漫步在江堤,微风拂面,能给人带来清凉幽静的舒适感。
这样的一个风景迷人的去处,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为都市生活的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悠闲娱乐的场所。从这一句也可以看出杭州的城市绿化是很好的。
站在江堤上,放眼望去,宽阔的钱塘江卷起雪白的浪花,奔涌流淌。钱塘江壮阔,雄奇,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钱塘江上航运繁忙,将四面八方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载而来,航运的发达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所以词人又写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贵重的商品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精美豪华、竞相斗艳。
这短短的十一个字,便将杭州居民富足、经济繁荣的景象勾勒了出来。为了凸显杭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词人从视觉出发,从不同角度倾力铺叙。
但在具体铺叙时,词人没有完全按照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的次序,而是先铺叙杭州的城都市风貌、美丽景色和楼阁市民,再通过钱塘江的壮观气势烘托出杭州的地理优势。
最后,词人又将视线转回城内,通过车水马龙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楼阁建筑,以及杭州的人口数量来体现繁华的杭州都市生活。
词作上片的时间由古及今,空间上由远及近,写法上由城市风貌的浮光掠影式的概写,到商业繁荣的细致入微的特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词作下片着力铺叙杭州清秀佳丽的景色,杭州的最美所在不是建筑、不是商业,也不是钱塘江,而是西湖。
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是杭州最令人神往的地方,所以,当人们提到杭州时,西湖是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古往今来,西湖优美迷人的湖光山色与美轮美奂的名胜古迹,不知留住多少游人的足迹和心灵。柳永首先抓住的是西湖“湖中有湖,山中有山”的特点,围绕着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西湖起笔,而且用细腻的笔触和微观的镜头,详尽而隆重地介绍起西湖来。
试看“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三句,词人一开始点明西湖的特点——重湖叠巘。这四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西湖旧名钱塘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因此,柳永说“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西湖将外湖与里湖的秀美景色融于一体。叠山,是指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西湖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山岭。
明丽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夏季可看十里荷花,秋季可闻桂花飘香。所以词人用含有清秀、明丽之意的“清嘉”二字来形容西湖风景,这是词人对西湖“湖山一色”的总评价。
荷花和桂花,是西湖的一张独具特色的风景名片。西湖中生长着大量的荷花,每到夏季,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动人的景象,西湖岸边栽培着大量的桂树,每到秋季,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这两个时节,大量的游人会来到西湖,争相欣赏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那时的西湖真的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三秋桂子”还是一个与西湖有关的美丽传说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是指今天的,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人们认为那是从月亮里生长的桂树上飘落下来的。
唐代诗人宋之问来到杭州时,恰逢桂子花开,当他听闻这个传说后,在《灵隐寺》一诗中就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也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西湖美丽的传说与自然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两者相得益彰,再加上诗人们的推波助澜,让西湖披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的外衣。
柳永对西湖荷花与桂花的描写,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西湖进一步的描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三句大意是说: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游人们乘船游赏西湖,船上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夜晚划船采菱、采莲的姑娘们,唱着清新动人的采菱曲和采莲曲,歌声飘荡到西湖的湖面上。
西湖岸边歌声是多么欢快,笛声悠扬,菱歌回荡,连钓鱼的老翁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西湖赞歌。这几句描绘的是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都市的繁华与人们的美好生活是连在一起的。
如果说上面三句是对普通市民生活的描写,那么下面的“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三句,则是对优游的人士的描写。
这三句大意是说:他们来到西湖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旗子,缓缓而来,声势浩大。他们在游船中吟诗作词,他们在晚风中听着箫鼓管弦,赞赏着西湖美丽的风景。
对西湖的描写,词人选取了两个不同的生活片段:一个是普通市民在西湖边的欢快图卷,一个是优游诗人游赏西湖的歌乐图卷。两个不同的生活片段,词人铺叙漫衍,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杭州的繁华景象。
这也是全词的精彩片段,如果词作在此时收尾的话,会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似乎西湖的美景,杭州的繁华,词人还没有全部描绘出来。
柳永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何让词意缓缓落下帷幕,这就需要艺术手法的再现了。如果一味地铺陈下去,词意会平平淡淡,会索然无味。柳永不仅工于铺叙,而且更懂得艺术需要想象力,于是他借一个想象的场景,将词意升华了。
词人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两句收束全词。这是词人美好的期盼:将杭州城的美景绘成图画,等他回到京城时,再将这杭州的美景向人们一一展示,一一诉说。
恰到好处的收尾,美好的想象与美好的期盼,让词意余味无穷,人们在回味的同时,会再一次走进柳永的词章中,领略杭州的美景。杭州这座城市给柳永留下的印象,就浓缩在这首只有一百零七个字的词作中。
浓缩的就是精华,杭州的地理、历史、人文、风景、名胜,那美得让人陶醉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明丽的湖光山色,杭州那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完美契合,杭州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印象都融汇在这首词作中。即使今天重读这首词,我们仍然能在字里行间探寻到北宋时代杭州的城市印象。
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赞美杭州的诗词与杭州的风光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赞美杭州的诗词不胜枚举,而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则是杭州赞歌中的璀璨篇章。柳永的这首词,通过对杭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描写,将杭州的繁荣富庶、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明丽融汇在一首词中。
———END———
限 时 特 惠: 萌心云学堂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929444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副业库立场!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