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产品游戏化,游戏产品化。
引子
产品游戏化的概念,在2012年前后便开始在国内互联网圈子里悄然兴起。“将游戏设计思路应用到非游戏场景”成了众多为了用户留存扣破头的产品经理们的救命稻草。
纷纷把游戏里那套签到、任务、成长体系、排行榜、特权展示、竞争合作等玩法一股脑的加进产品里去。结果不出意外的,80%都因其低劣的产品设计而走向失败。
过去这么多年后,浸淫此道的大多明白「游戏化」背后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驱动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除了实际功能与内容,还有激励与认可、竞争与合作、自我量化等额外刺激。
道理容易明白,实际操作却没那么简单,毕竟很多产品本身连最基础的功能性和内容都还没做好。于是他们充分发挥了“扬长避短、避实就虚”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了竞争合作、放大了激励认可,越到后面越是夸张,最后直接开始发现金。
以至于这个产品原本功能是干嘛的,已经没人关心了。
上班也就图一乐,真赚钱还得靠走路
其实走路能赚钱这事本不稀奇,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号称每天外出走两小时,两年即可赚6万元的神奇双肩包。入场费7000元,发展两个下线两年赚45万外,还能分15%股权。
再看看现如今琳琅满目的赚钱APP,核心机制还是一样的。低成本、零风险,靠自己做赚得都是小钱,大钱还是要靠拉人头。但它们变得更加现代化,严格来说都称不上是法律意义里的传销了。最后我们发现,把产品游戏化玩得最转(赚)的,还是这群人。
1.参加门槛变得非常低,以往入门费需要几十几百到几万不等才有资格,现在几块钱甚至不要钱,只要有个智能手机即可参加。一方面迎合现在白嫖用户的使用习惯,一方面也避免被判定为非法集资的风险。除此之外宣传上也不会有包赚不赔、保本付息等关键字眼,更是有产品号称切断一切可充值的途径,让你想投钱都没地投。
2.回报周期快,短期便可以获利。相比之前按日、周、月结算的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薅羊毛的投机心理。不少赚钱APP中,只要愿意肝任务、邀请好友下载APP,几分钟就能提现,门槛只有1块钱。
3.淡化上下级关系,没有相关佣金抽成。众所周知,赚钱软件靠它本身的核心玩法是没法赚多少钱的。无论是跑步睡觉,还是打卡吃饭,和拉人头的收益相差会有20-50倍。但它们机智的去掉了佣金抽成(A拉B,B拉C,A和B都能在C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佣金),拉人奖励是一次性的,甚至不是点对点,你还可以分享邀请码到微信群。少赚一点,安全一点。
4.游戏化十分彻底。在初次进入这些产品主界面,看到堆满屏幕的首充奖励、提现排行榜、每日任务、活跃度、连续签到游戏怎么玩能赚钱啊,新手教程和攻略时,我有点恍惚,还以为真下的是个游戏。点开邮件的小红点一看:恭喜完成新成就,已经超越了2%的人。并且在「现金」的润滑下,各个模块融合的非常好,
5.项目本身不算完全虚构的,是有实际内容承载的。阅读、跑步、健身、游戏等等,都是有其正常使用功能的APP。不过是在用户行为上增加了强回馈:获得积分(或者其他什么货币),再把货币转换成现金。你可以说它们提供的内容垃圾、功能残疾,但不能说它没有。这样又再次降低了触犯法律条规的风险。
去糙取精,不是传销的“传销”
庞氏骗局,真的是经典骗术。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你永远能在最新的玩法中看到它的身影。今天在微信小游戏整个欢乐微游夹娃娃,明天就用“区块链技术”弄个养龙分红,VR理财、AR摸金派,搞传销的总是能把一样的配方玩出新花样来。
但无论招式如何五花八门,流派怎样千奇百怪,底层逻辑依旧是利用人投机取巧的弱点。每颗韭菜茁壮成长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来薅羊毛的。
利用人性本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仅仅是种方式方法,无关善恶。事实上大部分产品的成功,都仰赖于对人性的观察,发掘用户隐性需求,然后满足它。传销模式厉害在哪?引流、拉新、促活、人与人之间的强社交游戏怎么玩能赚钱啊,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为什么是坏东西?因为它本身没有真东西去支撑用户消费或者投资,实际内容与宣传物料天差地别,所以属于诈骗。
如果一款产品本身质量过硬,游戏化后再拓展现金玩法呢?那自然是能做出好东西的。
拼多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把整个产品设计成社交游戏的模样,在这“游戏”里呼朋唤友、疯狂砍价,得了便宜还不忘在微信群炫耀一番。为了让用户专注于核心玩法(砍价拉人),拼多多的首页连搜索框都没有,你要记住你是来刷宝贝(和刷视频一样),不是来买你想要的东西的(不知道买什么就上来看看有没有便宜占)。拼多多里还内置了爱消除、养宠物、种树等小游戏,搭配电商是真的可怕,比如种出的橙子树成熟后,真给你寄3斤橙子过来。虽然拼多多看起来LOW,但它确实能带来实惠商品。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什么趣头条、刷宝都是靠着这个模式实现弯道超车的。而各赛道的头部产品如大众点评、微博、快手、今日头条也都纷纷加入战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真的能提供图文、视频内容给你刷,用户也真的从中提取现金。还会设置严格的反外挂措施,让真金白银能流到真实用户的手中。用户在里面投入的不再是金钱,而是时间(流量)。厂商会通过各自的变现手段,把流量转换成收益。这种流量打法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用户产生更多的自发行为。
当游戏变成网赚
10月底有款叫《阳光养猪场》的放置游戏,上线后一路高歌猛进,仅用十几天就冲上了免费游戏、休闲游戏、聚会游戏榜单的第一名,至今要一个月了,还没跌出前十。它的模式很简单,说是放置游戏,你把它理解成养宠物的产品也没差。核心玩法和刚刚说的那堆网赚软件一样,还是做任务、拉人头换积分,再用积分换钱。不过盈利模式改成了卖广告,把流量卖给广告主,再用广告收益持续买量推广,赚的就是其中的广告差价。
网赚+广告+游戏,确实是个新玩法,但同时也有很大局限性,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几乎套不上这玩法。
首先,用户群体完全是两拨人。一边是被提现吸引来的低质量用户,来玩游戏就是为了赚钱,根本不会在乎游戏内容好坏。好的游戏设计都有一定学习、挑战、激励、成就的过程,这些复杂内容在薅羊毛用户的眼里只是耗时太长,会影响到赚钱效率的阻碍。另一边是被内容吸引愿意为之付费的高质量用户,他们对内容质量会有要求,不具备可玩性的内容是根本无法留住这拨人的。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核心诉求是直接冲突的,不能妄图用内容+提现两边都讨好,强行放在一块只会加速流失。
其次,用户行为动机会彻底改变。退一步说,就算用巧妙的游戏设计留下了两拨人,付费用户最终都会被现金的巨大诱惑转换成免费用户,而那些夹在中间的既想玩游戏又想赚钱的用户,也失去了氪金理由。都能赚钱了,还充钱干嘛?他们最终都会变成在这游戏里赚钱,去其他游戏里充钱。
最后,游戏内容从根源上就不可能做好。假如不靠用户氪金,光靠广告收益,公司是难以为继的。因为高品质游戏必然需要费时费力设计游戏核心玩法,加剧情、弄美术,上线后持续不断的运营和开发新版本内容。单靠广告差价很难支撑住研发和运营成本,更不用谈赚多大钱了。
传统游戏很难操作
用户粘性、行为路径、忠诚度、依赖感,本就是是游戏的拿手好戏。以上说的各种引导用户行为的方法,都是游戏玩剩下的,游戏还需要游戏化吗?
所以网赚玩法对于游戏来说,实际效用还是比较尴尬的。
说促活,其实正常玩家对于游戏内资源的重视程度完全不会低于现金。假如现金价值如果不能匹配道具价值的话(通常都不可能匹配),对于玩家来说吸引力会非常小,同样是拉人头,你给我几毛钱,还不如给我张抽卡劵。
说引流,把提现作为游戏的宣传点推广的话,进来的用户多半也不会在意内容。而好的题材、玩法,天生就具有吸量效果,提现对于大DAU游戏来说,完全是经济负担,ROI非常低。现金玩法更多的还是用于单次活动,比如比赛、冲榜等竞争性奖励上,这也是大家早已在做的。
至于靠卖广告视频的流量打法,去年已经被超休闲游戏验证过了。把广告视频和游戏内容结合,观看视频获得双倍奖励、延长BUFF时间等等,这种做法通常会令用户主动观看广告,也不会过于反感。但这门靠广告流量赚钱的生意,很依赖庞大的用户量。题材、玩法必须是足够吸量的大众化游戏,没有平台或者大额推广预算支撑也很难实现短期突破。传统游戏更多采用的还是植入式广告,比如《荒野行动》里的肯德基小车,《一起来捉妖》的线下异业商业合作,《奇迹暖暖》的服装品牌植入等。
END
在这里我很难断言说网赚玩法在传统游戏领域完全没有机会,但确实难度很高,需要对游戏内容和商业模式有相当把控。另外也不用对网赚模式有心理洁癖上的障碍,它只是一种引流促活的手段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还有更多新的玩法。有人会把它当成最佳骗术,损人利己;也有人能善用人性,多方共赢。在传统游戏到达营收天花板,市场一片红海的当下,如何挖掘新玩法,如何嫁接新赛道,或许才是关键。■
———END———
限 时 特 惠: 萌心云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929444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副业库立场!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